本文目录:
牛的布病怎么治疗
最佳答案:
治疗方法
- 抗生素治疗:可使用四环素、土霉素、链霉素、硫酸卡那霉素、硫酸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。例如,口服四环素,50毫克/千克体重,2~3次/日;口服土霉素片,0.1克/千克体重,2次/日;硫酸卡那霉素,5万单位/千克体重,2次/日;硫酸庆大霉素,8千单位/千克体重,2次/日。
- 对症治疗:对于有先兆流产的母牛,可注射孕酮进行保胎,牛的用量在80mg左右;若母牛出现明显的流产症状或胎儿已经死亡,可注射催产素,母牛用量在60U左右,同时搭配中药疗法。
- 消毒处理:对病牛所在的牛舍、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,可使用10%石灰乳、1%消特灵等消毒药物,防止疾病扩散。
预防措施
- 疫苗接种:在疫病高发区,接种菌苗是控制布鲁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,如猪布鲁氏杆菌2号苗,对奶牛免疫效果较好。
- 定期检测:非疫病高发区可采用普检方法,每年春秋两季对奶牛进行布病检测,检出阳性奶牛及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- 加强消毒:养殖场应设置消毒间或消毒通道,定期对场地、栏舍、饮水槽等进行消毒,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。
- 隔离措施:新引进的牛需隔离检疫一个月,确认无病后才能转入健康牛群;发现流产母牛立即隔离,对其污染物严密消毒。
牛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治疗、对症治疗和消毒处理等措施。预防措施的落实也是控制牛布病的关键,包括疫苗接种、定期检测、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等,以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。
奶牛布氏杆菌病如何防治?
牛群中若发现流产,除隔离流产牛及胎儿、胎衣外,应尽快做出诊断。消灭布鲁氏病的措施是检疫、隔离、控制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,培养健康牛群及主动免疫接种。主要是阳性畜进行扑杀等无害化处理,阴性畜免疫。
布氏杆菌病怎么治疗
1 对症治疗 补充水分、能量、维生素, 止疼、降温
2 抗菌治疗 用多西环素+利福平或链霉素 治疗6周
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及治疗
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。以母畜流产、不孕和公畜睾丸炎为特征。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。
1 病原学
布氏杆菌属,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,不形成芽胞。根据其病原性、生化特性等不同,可分为6个种20个生物型,其中羊种布鲁氏菌3个型、牛种布鲁氏菌9个型、猪种布鲁氏菌5个型,还有犬种布鲁氏菌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。
布氏杆菌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比较敏感。巴氏消毒法可以杀灭该菌,70℃10分钟也可杀死,高压消毒瞬间即亡。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强,低温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。该菌对消毒剂较敏感,2%来苏儿3分钟之内即可杀死。该菌在自然界的生存力受气温、湿度、酸碱度影响较大,pH7.0及低温下存活时间较长。
2 流行病学
布氏杆菌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,能侵害多种家畜、野生动物和人类。家畜的感染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:单一感染型和交差感染型。前者指家畜感染本种布氏杆菌,后者指由于牛、羊群共同放牧,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造成羊群既感染羊种布氏杆菌又感染牛种菌,或牛群既感染牛种菌又感染羊种菌等。山羊和绵羊对羊种布氏杆菌最易感。牛对牛种菌易感,也可感染羊种菌和猪种菌。猪对猪种菌和羊种菌均易感。马和犬对羊、牛、猪三种布氏杆菌都有易感性,鹿对牛种菌和羊种菌易感。人类可以感染布氏杆菌。
病畜和带菌动物,特别是流产母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。病菌存在于流产的胎儿、胎衣、羊水及...分泌物中。病畜乳汁或精液中也有病菌存在。
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,也可经伤口、皮肤和呼吸道、眼结膜和生殖器黏膜感染。因配种致使生殖系统黏膜感染尤为常见。
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但有明显的季节性。羊种布氏杆菌病春季开始,夏季达高峰,秋季下降;牛种布氏杆菌病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。
3 临床症状
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,牛布氏杆菌病一般在14~120天之间。潜伏期的长短,视病原菌的毒力、感染量及感染时母牛的妊娠期而定。
母牛主要表现流产,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,多见于6~8个月。多见胎盘滞留,失去生育能力。公牛出现睾丸炎及附睾炎。有些牛发生关节炎、黏液囊炎和跛行。
绵羊和山羊常见流产和乳房炎。怀孕母羊易感染,常发生胎盘炎,引起流产和死胎。流产发生于妊娠后的3~4月。母山羊常常连续发生2~3次流产。公山羊生殖道感染则发生睾丸炎。有的病羊出现跛行、咳嗽。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感染其症状局限于副睾,常引起附睾肿大和硬结。非怀孕母羊也可感染,但一般是一过性的。
猪的明显症状也是流产。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、睾丸炎、跛行、后肢麻痹、脊椎炎,偶尔发生子宫炎、后肢或其他部位出现溃疡。
犬可感染牛种、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,但多为隐性感染,呈散发性,少数出现发热。感染犬种布鲁氏菌的母犬,妊娠40~50天发生流产,产死胎和出现不育症,淋巴结肿大。公犬常发生副睾炎、前列腺炎和菌血症。
马可感染布氏杆菌的各个种,尤其对牛种和猪种菌最易感。多呈隐性感染,有的发生化脓性滑液囊炎,尤其在头部和肩部,常见“马肩瘘管”或“马颈背疮”。
4 病理变化
布氏杆菌最适宜在胎盘、胎衣组织中生长繁殖,其次是乳腺组织、淋巴结、骨髓、关节、腱鞘、滑液囊以及睾丸、附睾、精囊等。
特征病变是胎膜水肿,严重充血或有出血点。子宫黏膜出现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及脓肿病变。常见有输卵管炎、卵巢炎或乳房炎。公畜精囊中常有出血和坏死病灶,睾丸和附睾肿大,出现脓性和坏死病灶。
5 诊断
5.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,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。
5.2 实验室诊断
在国际贸易中,指定诊断方法为缓冲布氏杆菌抗原试验(BBAT)、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。替代诊断方法为荧光偏振测定法(FPA)。
病原检查:抹片镜检(取病畜胎盘绒毛膜表面及水肿区边缘触片染色镜检)、分离培养、动物试验。
血清学检查:缓冲布氏杆菌抗原试验(虎红平板凝集试验、缓冲布氏杆菌平板凝集试验)、补体结合试验(特异性高,但操作繁琐)、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、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、全乳环状试验(可用于筛选病畜群)、血清凝集试验、布氏杆菌素试验(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,由于其敏感性低,不能单独作为正式的诊断试验)。
病料采集:通常采取流产胎儿、胎盘、...分泌物或乳汁。
5.3 鉴别诊断
应与弯杆菌病、沙门氏菌病、钩端螺旋体病、乙型脑炎、衣原体病和弓形虫病等有流产症状的疫病鉴别。
6 防治
坚持自繁自养。必须引进种畜时,要严格检疫2次,确认健康者才能混群。
在疫区,每年定期以凝集反应检疫2次,清净群每年至少检疫1次,检出病畜应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。阴性反应畜可预防接种菌苗进行预防。
被污染的畜舍、运动场、饲槽、水槽等用10%石灰乳或5%热火碱水严格消毒;病畜分泌物、排泄物等应做无害化处理或消毒深埋。
兽医、病畜管理人员、接羔员、屠宰加工人员,要严守卫生防护制度,特别在产仔季节更要注意。最好在从事这些工作前1个月进行预防接种,且需年年进行。
要多休息。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,除上厕所外,一般不宜下床活动;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,也不宜过多饮食。应增加营养,给高热量、多维生素、易消化的食物,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。出汗要及时擦干,避免风吹。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。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,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;中毒症状重、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;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~10%硫酸镁湿敷;头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、苯巴比妥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