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治疗呕吐的药品推荐及注意事项
最佳答案:
# 促胃肠动力药
- 甲氧氯普胺:可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恶心、呕吐等。成人每次5-10mg,每日3次。注意,对普鲁卡因等过敏者、胃肠道出血等患者禁用。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少60%,可能出现锥体外系反应,如肌震颤等。
- 多潘立酮:适用于消化不良等引起的恶心、呕吐。成人一次1片,一日3次,饭前15-30分钟服用。机械性消化道梗阻等患者禁用。用药3天症状未缓解应咨询医师,药物使用时间一般不超1周。
- 盐酸伊托必利: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、呕吐等。成人每次50mg,每日3次,饭前服用。对本品过敏者、存在胃肠道出血等情况禁用,老年患者使用时应注意。
# 5-HT3受体拮抗剂
- 盐酸昂丹司琼:用于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等引起的恶心呕吐。化疗前、后需按规定剂量静脉注射或口服。对本品过敏者、胃肠梗阻者禁用。肝功能中度或严重损害患者用药剂量每日不应超过8mg。
# 吩噻嗪类
- 盐酸氯丙嗪: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。用于止呕,一次12.5-25mg,一日2-3次。基底神经节病变等患者禁用。肝、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,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等,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效果差。
# 抗胆碱能药物
- 东莨菪碱:主要用于治疗晕动病等所致的恶心、呕吐。常以贴片形式使用,在需要发挥抗晕动病作用前至少4小时给予。有严重心脏病、器质性幽门狭窄等患者禁用。可能引起口干、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。
# 糖皮质激素
- 地塞米松:可用于防治化疗或放疗相关性呕吐等。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病情确定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应慎用,长期使用可能引起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。
# 苯二氮䓬类
- 劳拉西泮:与其他止吐药物合用,可防治抗肿瘤药物所致恶心、呕吐等。老年人建议0.5mg剂量起始。有依赖风险,建议仅短期应用,可能出现过度镇静、眩晕等不良反应。
肠胃炎要怎么样才能根治?
肠胃炎平时得注意饮食,保持心情舒畅,具体:
1.避免吃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、浓缩咖啡、生蒜芥末等对胃粘膜有损伤的食物,同时避免吃过硬、过酸、过辣、过冷、过热和过分粗糙的食物。可选用易于消化食品并注意少用油炸、油煎等烹调方法。食物宜清淡软烂。
2.增加营养、注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品和维生素丰富的软食,如牛奶、豆腐、胡萝卜和一些发酵的食品,食物要细嚼慢咽。
3.饮食要有规律,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,减轻胃部负担。三次正餐食量较少可于餐间定时加餐。注意食物搭配,最好有干有稀,有蛋白质食品也有少量主食
请教大大些,帮帮忙, 急求;治疗痛风的药物,偏方,还有平时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,谢谢,!!!!
您好,症状不同用药不同。
介绍几种药物及疗效供参考 (1)急性发作期治疗药物
①秋水仙碱:对本病有特效,开始每小时0 5mg或每2小时1mg,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肠道反应时停用。一般需4~8mg,症状可在6~12小时内减轻,24~48小时内控制,以后可给0.5mg,每日2~3次,维持数天后停药。胃肠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 ~2 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于5~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,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,视病情需要6 ~8小时后再注射,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。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,有助于鉴别诊断。副作用为秃发、白细胞降低。
②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:有明显抗炎作用,且能促进尿酸排出,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。初剂量为0.2~0.4g,以后每4~6小时0.1g,症状好转后减为0.1g,每日3次,连续数日停药。本药可引起胃出血及水钠潴留,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。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。
③消炎痛:疗效与保泰松相仿。初剂量25~30mg,每8小时1次,症状减轻后25mg,每日2~ 3 次连服2、3日。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、水钠潴留、头晕、头痛、皮疹等,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禁用。
④布洛芬:每次0.2~0.4g,每日2~3次,可使急性症状在2~3天内迅速控制。本药副作用较小,偶有肠胃反应及转氨酶升高。
⑤炎痛喜康:每日20mg,1次顿服。偶有胃肠道反应,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。
⑥萘普生:口服每天500~750mg,分两次服用。副作用小。
⑦ACTH与强的松: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,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,或用40~80mg分次肌肉注射,此药疗效迅速,但停药后易于“反跳”复发,可加用秋水仙碱0.5mg,每日3次,以防止“反跳”。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,但停药容易复发。因长期用激素易致糖尿病,高血压等并发症,二者尽量不用。
(2)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及药物
①一般处理:饮食控制,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,如动物内脏、骨髓、海味、蛤蟹等。肥胖患者应减少热卡的摄取,降低体重。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。避免过度劳累、紧张、饮酒、受冷、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。
②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: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,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 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,用排尿酸药;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,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;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,可二者合用。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,因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,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,导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,故不宜在急性期应用。
a.羧苯磺胺(丙磺舒):为排尿酸药。初用0.25g,每日2次,2周内增至0.5g,每日3次,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。约5%病人发生皮疹、发热、肠胃刺激、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。
b.苯磺唑酮:为排尿酸药。自小剂量开始,50mg每日2次,渐增至100mg每日3次,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。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,溃疡病患者慎用。
c.苯溴马龙:为排尿酸药,每日1次25~100mg。可有胃肠道反应,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。
d.异嘌呤醇:为抑制尿酸合成药。每次100mg,每日3次,可增至200mg,每日3次。个别病人可有发热、过敏性皮疹、腹痛、腹泻、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,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,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,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,应立即抢救治疗。用药期间也可能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,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。
③秋水仙碱的应用: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,慢性炎症不易控制,虽经上述治疗,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,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,每日0.5mg或1mg。
④其他:对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肥胖症、尿路感染、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,须进行对症治疗。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。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。
(3)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及药物: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~9mg/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,但应避免过食(特别是高嘌呤饮食)、酗酒、过劳、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。血尿酸过高应予异嘌呤醇治疗。
(4)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及药物:除治疗原发疾病外,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,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。但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,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选用。
本文推荐:开远医生/护士:https://kaiyuan.hhxxg.com/yshs/
- 上一篇: 伤口化脓用什么消炎药(伤口化脓消炎药有哪些)
- 下一篇: 抿嘴唇怎么戒烟最有效(怎么更好更快地戒烟?)